以“保健”为饵专钓老年人今年涉保健品投诉超504件

据《劳动报》报导,花8万余元购买了号称有保健功效的“频谱屋”和“浴宝”,但罗老先生拿到的仅是1台标价1万元、实际价值仅数百元的饮水机。从市消保委得悉,今年1至11月,本市消保委受理的保健食品投诉384件,保健用品投诉120件,投诉总量已超504件。为帮助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保健品消费观,昨天,市消保委联合市工商局在静安公园展开了咨询服务,提示中老年消费者莫轻信“灵丹妙药”,购买保健品提高防骗意识。

咨询现场,市消保委保健办制作的警示案例给许多中老年消费者敲响了警钟。邓老伯和老伴都8十多岁了,却“无病乱吃保健品”,当听说某品牌的灵芝破壁胞子粉能够“提高免疫,延年益寿,有病治病,无病防病”,老俩口便花了将近9000元买了30多盒,连服三个多月拉肚子随行90天,直到腹泻不止才赶忙前往医院救治。市消保委指出,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希望健康长寿的心理和对保健品的模糊认识,以“免费”为钓饵、假扮“名医”、“专家”坐堂等各种手法设置消费圈套,老人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

除不能辨识触及保健品和保健用品的消费欺骗外,昨天的咨询中医白癜风的治疗现场,市消保委还做了一次关于保健品辨识度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不容乐观。面对1字排开的从市场上购买来的7种产品,大部分老年消费者都没法准确辨别出哪些是真正的保健品,哪些又是非处方药品乃至是普通食品。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年消费者辨别保健品的主要方法是看产品外包装上的名称。而一些根本不具有保健或医治功能的普通食品,只因标注了“本草纲目”、“营养珍品”等字样,常常能够轻易地欺骗老年消费者的信任。

市消保委相干负责人指出,依照相关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规定,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均要有“蓝帽子”标志,并可登录国家食药监站查询真伪;药品则需标注“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如果是非处方药的话还应注明“OTC”标识;如果产品包装上唯一卫生许可证,则为普通食品,不能进行保健和医治功效方面的宣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mwc.com/zcmbyf/1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