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读后感
(一)什么是读后感
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有读有感,以感为主。
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
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
——读《小青石》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名叫《小青石》的文章。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水冲到了岸滩上,过着安适的生活。小黑石觉得很舒服,而小青石却厌恶这种生活,羡慕水晶和玛瑙,后来,小青石被运到城里,铺在街道上。小青石不再羡慕水晶和玛瑙,因为它懂得了一个道理:支持大众才是最有意义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身边不也有许许多多像小青石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吗?就拿我身边的老师来说吧,他们也有美好的理想,可是他们为了给国家培养出更出色的人才,选择了与孩子为伴,选择了三尺讲台。从“a、o、e……”“1+1=2”开始,渐渐把我们培养成知识丰富、志向远大的少年,不知不觉中,老师头上的青丝变成了白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老师再恰当不过了。老师无私地奉献自己,在他们辛勤的浇灌下,一批又一批淘气的孩子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老师多么像小青石啊!他们身上闪烁着小青石铺路精神的光辉。这才是有意义的生活。
(一)认真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读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作者是怎样概括《小青石》的主要内容的?
3.第二段写了什么?(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4.在第三段,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5.第四段作为结尾,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第一段写了“我”读了《小青石》这本书,并简单介绍了它的主要内容,点明“我”从中明白了“支持大众才是最有意义”的道理,这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
2.通过“六要素”进行概括。
3.第二段写了“我”的感想。我由《小青石》的主题联想到老师,他们就像铺路的小青石一样,为了学生的成长而艰辛付出、默默奉献。
4.第三段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我”认为这句诗是对老师奉献精神的最好写照。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如同蜡烛一般。
5.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二)梳理例文
一、交代书(文)的基本信息
名字
《小青石》
二、介绍书(文)的主要内容
地点
岸滩上。
人物
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
事情的起因
一块小青石和一块小黑石被水冲到了岸滩上。
事情的经过
小黑石觉得很舒服,而小青石却厌恶这种生活,羡慕水晶和玛瑙。
事情的结果
小青石被运到城里,铺在街道上。它懂得了一个道理。
三、内容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联系人物
老师辛勤付出,为学生铺路,培养学生成才。联系诗句
李商隐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四、点明主题,总结全文
为他人铺路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三)总结写法
交代书(文)的基本信息,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等,抒发读后的总体感想(收获)。
书(文)的基本信息,一般都在书的封面、封底或扉页、前言中。
简要介绍书(文)的主要内容。故事类的书(文),可用“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将书(文)令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写出真实感想。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联系历史上的人和事;还可以联系相关的名言、诗词等资料。
点明主题,总结全文。
三、第一次写作:完成草稿
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限,30分钟。
写完,对照下面3个问题,检查自己的习作——
是否交代了书(文)的基本信息?
介绍书(文)的内容是否简明扼要,不啰嗦?
是否将书(文)的内容与生活、历史或名言诗词等资料联系起来,写出了自己的感想?
四、学习语例,写好“感想”
(一)阅读以下两个语例,体会作者怎样将书(文)中的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蓝字为老师评语)
①“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是《水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的,古今中外,哪一个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从文章主题联系到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几十年如一日,练字练到清水变成了墨池,终于成为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电的秘密,坦然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在雷电交加的夜晚冒着生命危险在野外进行试验,最终震惊世界……(列举两个实例)而我,面对一次次小小的失败,又怎么能泄气呢?(反问句式抒发自己的感受)
②“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啊!老舍也有这句话不但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还揭示了为人处世的真理。我将永远把这句话当成我的座右铭。(文中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引起了自己的感想)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制作飞机模型时的情景:热气逼人的酷暑,太阳火辣辣的,“蚊子”大军更是令人烦恼不堪,但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拼装着。拼装相当困难,劲儿使大了,零件往两边滑;劲儿用小了,又粘不牢。涂胶均匀也很难做到。第一次失败了,我没有泄气,再来一次。我把胶水均匀地抹上去,把模型使劲儿地握在手里,毫不放松。一秒钟、两秒钟……一分钟、两分钟……手心沁出了汗水。手又酸又痛,但我坚持不懈地挤压着,就连零件的尖端划破了手也不在乎。终于,一架精致的飞机模型在我的手中诞生了。(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
(二)写好“感想”的方法,小结如下——
确定内容。
找到书(文)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可以是书(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或其中的一个人物、一段描写、一个场景、一个故事情节,乃至一句话,等等。
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用一句简练的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内容联系实际。
①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
②联系历史上的人和事。
③联系名人名言、诗词等。
联系的内容可以与书(文)的内容相似,如:小青石为人铺路——老师为学生默默奉献。也可以与书(文)内容相反,如:小青石为人铺路——XX人只管自己,不顾别人,这种生活是没有意义的。
五、第二次写作:修改、补充草稿
重点修改、补充写“感想”的部分。完成后,这一部分的篇幅(字数),应该超过介绍书(文)内容的篇幅(字数)。
六、读后感的标题
(一)单行标题:“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
(二)双行标题:
主标题+副标题
主标题:根据自己的感受或文章的主题拟定。
副标题:“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
格式:主标题在第一行,空四格开始写,副标题另起一行,空四格开始写,注意要先写一个破折号“——”,破折号占两格。
五、读后感写作表
一、交代书(文章)的基本信息(开头)
名字
作者
出版社
其他
特殊来历
·不知道的信息,可以不写。
·别忘了写写自己读后的总体感想(收获)。
二、介绍书(文章)的主要内容(中间1)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这是故事梗概的一种写法——六要素法。
三、内容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中间2)
联系生活
联系历史
联系资料
·可以只联系一点,如:内容、感想+生活。或,内容+感受+历史。也可以联系两点或三点,如:内容、感想+生活+历史+资料。总之,联系越多,感想就越具体、动人。
四、点明主题,总结全文(结尾)
END作文、文言文与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
一、
(1)周六下午1点30—3点,县前街附近。
(2)周日上午8点30—10点,3年级,十七中学附近。
(3)周日下午1点30—3点,3年级,亿龙国际(原沃尔玛)。
二、
(1)周六下午3点—4点半,4年级,县前街附近。
三、
(1)周六上午10点—11点30,5年级,县前街附近。
详情咨询,请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mwc.com/zcmbjc/16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