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常常有朋友问我说,周周,你对育儿那么有研究,孩子一定很完美吧?你是不是从来不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抓狂?
谢谢,你们真是太抬举我了,这世上哪有完美,要有也是幻觉。
更何况,所谓完美,该用什么标准来界定呢?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养育小孩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要让她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小孩子又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被严格设定了程序的机器人,可以完全按照你的设定,长成足够符合你想象的样子。
我要求不高,能够让灵小犀成为她自己,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做她最重要的支持者,而不是最大的阻碍,我就已经对自己很满意了。
我本人都是一介布衣凡人,干嘛非得要求孩子做神仙?
其实,要真有完全不犯错的小孩,想想也挺可怕的,可还是有很多人,正按照自己脑海中虚幻的完美来不停地要求孩子。
如果孩子开朗外向,就嫌他太闹,甚至怀疑人家是不是有多动症;要是安静内向呢,又担心他社交能力不足,闷葫芦一个要吃亏;哭不行,笑得太大声也不行……
总之,这届小孩是真的不好当。
1
最近,湖南卫视上线了一档综艺「少年说」,里面有个初一女孩站在天台上对妈妈的喊话火了。
她说,妈妈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跟她做对比。
她大声喊出的那句,“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简直让我泪目。
更扎心的是,那个顶着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光环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可她妈妈却说,你这么差,她怎么会和你做朋友?
明明很棒的孩子啊,可她妈妈竟然不为所动,还说,“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地打击你,你要不打击,可能就有点飘。”
听到这里,连我都咔嚓心碎了一地。
孩子是不是值得被肯定,好像一切都要以学习和竞争为准绳的,成绩一好遮百丑,成绩不好豆腐渣。
后来,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也上台了,没想到她的妈妈对她也不够满意,常跟她说,“你看看你们班的那些同学,每一个人体育都及格了,而你什么都不行。”
对孩子的一箩筐优点,统统都视而不见,倒是有一双总能从细微处发现“不足”的眼睛,想想都替这些孩子觉得累。
感觉好像曾经被上一辈碾压过的小孩们长成大人后,又变成了继续碾压下一代的人,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一辈无非是“学习”一座大山,这一代还要加上各种才艺、能力的大比拼,所谓的“起跑线”,也提前了太多。
想起之前上海还有个2岁半的男孩得了斑秃,原因竟然是学业压力过大?!
为了能让孩子考入竞争激烈的名牌幼儿园,据说男孩妈妈给他报了英语、数学、钢琴、画画、主持人5个培训班。
等孩子头发狂掉,头顶出现四五个硬币大小的秃点时,妈妈带孩子去看医生,才发现孩子已经压力严重过载。
没有哪个父母会说孩子应该是完美的,可大多数人却会不自觉地期待孩子有完美的表现,所以总是对孩子期望过高,甚至忽视了自己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孩子所在年龄段的正常水平。
2
父母对孩子要求太多,所给予的共情、理解和尊重却远远不够,但其实这届孩子对精神和情感层面的需求是相当高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从物质条件来说,这届孩子比他们70、80后的父母已经充裕太多,吃好穿好不是问题,他们的生理需求已经得到了充分满足,可相应地,他们对精神和情感层面的需求也会更高。
但偏偏父母最爱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过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mwc.com/zcmbyy/17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