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重磅!中部城市这些书记市长齐聚南昌共商大事!四城联手!明年将干这些大事!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来源:全媒体记者卢梦梦、黎姿、殷思萌/文、南昌日报社影视部/图编辑:熊一鸣审定:邓桃英核发:胡盛龙
南昌
不只是“南昌”
它还是
“创新之城”
“实力之城”
“山水之城”
“文化之城”
“英雄之城”
南昌——创新之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要想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科技强国发表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讲话,“创新”一词频频出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吹响了创新的号角,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把“创新之城”摆在“五城”建设之首,提出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统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推动南昌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以创新之名,铸创新之城。
南昌创新之路走得如何?
数据无疑最具说服力。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
我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占全省80%;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占全省50%;省级重点实验室家,占全省77.06%;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占全省32.87%;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7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拥有江西首家、全国第十三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高新区天津微技术研究院、高新区北航研究院、南昌同济江铃汽车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南昌)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江西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球首个城市级的VR产业科创城,全国一流的航空科创城和中国中医药科创城等都是科技南昌的重量级“担当”。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在南昌叠加,人工智能、5G+VR、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蓬勃发展。一个省级实验室、一个产业园、一个专业化基金的“一室一园一基金”模式的建立让“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相通共融;“人才10条新政”和各类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让“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让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中介机构等信息在平台上互通共享,实现了科学研究、落地转化、推广运用的“三级跳”……南昌获得全球智慧城市创新理念大奖
从机遇汇聚的“发展新城”
到人才涌动的“崛起强城”,
创新正在成为南昌
金光闪闪的“富”市名片。
南昌——实力之城“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在汹涌而来的时代大潮中,南昌面对产业不强、名气不响、竞争优势不突出等众多问题,如何破局解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势而上换道超车?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进实力之城建设,在城市综合实力上彰显省会担当。南昌临空经济区
以坚如磐石的定力做长“长板”。为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南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更新和改造升级,实现“南昌制造”向“南昌智造”升级;全力以赴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扬优成势发展航空产业,以产业集群带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壮大。
以战略性眼光领跑全新赛道。要打造实力之城,南昌还需抢抓新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南昌紧盯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在线经济等数字经济业态,迈入数字经济新蓝海。大数据产业园、5G+VR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VR科创城、南昌航空科创城、中医药科创城等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东湖区网红经济产业园、青山湖区流量经济产业园、红谷滩区金融产业园等新经济园区特色鲜明。城市实力的彰显,让一批高端人才汇聚于此,一批创新成果不断诞生。
以高水平开放激发活力动力。在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背景下,南昌成功举办了世界VR产业大会和南昌飞行大会为行业提供重要国际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国际贸易合作升级,让南昌在全国乃至全球价值链中找到更高坐标。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南昌借助独特区位优势,抢抓开放机遇,拓展开放领域,努力走出一条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的新路子: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欧亚大陆、东部非洲等为重点,构建面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开放体系;以融入融合、聚焦聚力,深化区域间合作,积极对接长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采取资本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活动招商等突出招大引强、补链延链,吸引更多高端生产要素为我市所用。
VR科创城展示中心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魄力决定动力。
昌大南疆正在发生新的历史性变革,
站上了更高的发展起点。
南昌——山水之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好南昌西山叠翠、水城交织优势,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建设山水之城。数月来,南昌举措连连,全力打造山水之城,进一步凸显生态优势,不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共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彩色智慧旅游公路
以绿色作“笔”。南昌以公园为节点,用个公园广场,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园体系;以绿道为纽带,形成“四横、七纵、八环”的城市绿道网络系统;以“邮票绿地”为补充,利用城市拆违区、斑秃区、废弃地、边角地带、老旧社区等见缝插绿,把公园、绿道串联起来,努力实现“米见绿、米见园”的目标。
以水系作“墨”。南昌围绕“水城一体”,深入推行“河长制”,全面实施“湖长制”,做到河湖同治、水陆同治、上下游同治、城乡同治,实现“一江三河串十湖”,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形成“抚水润豫章,赣江活洪城”的美景。
山水相依、景城一体,
一副令人惊艳的水墨画卷
正在悄然绘就。
赣东大堤游步道
与此同时,南昌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示范区建设,制定印发了《南昌市城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6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重点推进工业、农业、城市领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禁燃禁放”南昌模式,空气质量在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和全省各设区市中率先达到二级标准。“环境管家”共抓大保护,建立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林长制”,同心共护森林,一个日益完善的生态环境管控体系成为南昌“共抓大保护”的有力保障。南昌——文化之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是文人对南昌的盛赞,
“军旗升起的地方”
是革命留给南昌的宝贵财富。
源远流长的南昌文化,
光亮一方水土,激荡一方心灵。
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以来,南昌围绕打造“文化之城”的发展定位,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实施十大文化重点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入挖掘赣鄱文化内涵、彰显南昌历史人文魅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百花齐放的文化阵地,共同营造出南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在“文化内功”的修炼过程中,南昌正努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力量”,为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和推动力。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建设文化之城,是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的南昌将丰富文化资源打造成核心竞争力的真实写照。为唱响文化品牌,南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自然禀赋,以重点项目带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旨在真正将南昌建设成为有历史、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名城。不论是构建“北有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为载体的汉代文化,中有滕王阁为载体的唐代文化,南有八大山人为载体的明清文化”新格局,还是打造万寿宫、绳金塔、百花洲等特色文化街区,南昌通过对城市文脉和地标的挖掘保护、创新传承,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赋彩,真正激发出了千年古城新活力。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建设文化之城,是南昌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更是涵养城市文明气质的重要举措。南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打造了梁书美术馆、高新图书馆、艾溪湖美书馆、莲花书屋等文化场所,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家风、民风、社风”建设、“书香洪城”全民阅读、“最美环卫工人”“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最美交警”评选等文化活动,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城市文明的厚度与温度变得更可感可触。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一个城市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南昌正在文化繁荣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一个浸润在文化中的城市,将不仅拥有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更拥有不可战胜的精神伟力。南昌——英雄之城南昌,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从此,“八一”成了这座英雄城不朽的符号与标志。今天,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陈列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陈云旧居陈列馆、方志敏烈士陵园、梅汝璈故居、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等红色基地,清晰地记录着英雄城的革命历史,“军旗红”成为城市品格中最亮丽的色彩,“八一精神”成为城市“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动力源泉。近一个世纪里,英雄城的精神脉络一以贯之,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打造英雄之城的目标,要求全市上下坚定不移传承红色基因,要让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成为南昌干部最鲜明的特质,使英雄城成为最讲党性、最讲忠诚、最讲政治的城市。建设英雄之城,我市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抓手,不断提升英雄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传承红色基因,重塑英雄品牌,我市积极创新形式改造提升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以及五处南昌起义旧址,繁荣英雄文化,宣扬城市精神。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南昌以“天下英雄城”闻名全国,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或是面对抗洪抢险、抗击疫情等重大灾害,亦或是决战脱贫攻坚,南昌人民始终表现出一股英雄气概。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的疫情和入夏的洪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这场抗疫大战和防汛大考中,英雄城干群一心,紧紧围绕“彰显省会担当”的更高要求,和衷共济、众志成城,战疫情、抗洪灾,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奋战在先的战疫英雄、共守家园的抗洪干群、冲锋陷阵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用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担起新使命。南昌着力传承好红色基因,让英雄精神成为城市之魂,不断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彰显省会担当,使红色基因耀市名片在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进程中闪耀光芒。好样的!南昌!
好样的!南昌人!
点赞转发
期待南昌明天会更好!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mwc.com/zcmbjc/17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