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20.html

斑枯、叶枯、茎枯、蔓枯、立枯、青枯、枯萎,看到这么多...枯病,有没有觉得,脑子已经乱了?

而且,很多病害相互之间,在症状表现上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青枯病、枯萎病和立枯病之间,蔓枯病与枯萎病之间,那怎样把它们区别开来呢?

这篇文章送给你们,拿走不谢!

首先,来看看立枯病、青枯病、枯萎病这三种病害。

三种病害共同点:

初期发病时,都会在白天(中午)时萎蔫,早晚时恢复。

三种病害不同点:

(1)发病时期不同

立枯病

是苗期常见的病害,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生。

青枯病

一般在成株期发病。

枯萎病

一般在开花结果期发病。

(2)症状表现不同

立枯病

秧苗枯黄卷缩,茎基部初有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逐渐枯萎烂死,用手拔苗,茎基部与根脱离,容易折断。

青枯病

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枯萎病

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

立枯病(又称死苗)

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

西瓜幼苗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根部症状▲

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

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最后干枯死亡,很少倒伏。

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

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状霉,但不显著。

这里需要注意立枯病与猝倒病的区别,它们都是育苗期常发生的病害。

区别点:

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产生絮状白霉、倒伏过程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茎部。

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过程中不倒伏。

青枯病与枯萎病

相同点:

都属于维管束病害,发病后维管束会变褐色。

番茄青枯病▲

西瓜枯萎病▲

表现为整株或局部萎蔫、枯萎,到发病后期,病株会凋萎,死亡。

不同点:

(1)病原不同

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状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

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霉属尖镰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2)症状表现不同

枯萎病,一般开花结果期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自下而上逐次萎蔫。

叶色,逐渐由绿变淡,由黄到枯黄,进而转为褐色。

叶片,基本不脱落,整株枯死。

茎蔓或茎基纵裂,并会溢出黄褐色胶质物。

病根褐腐,纵切病茎,可见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情况下,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

青枯病一般成株期发病,先是顶叶萎蔫下垂,然后下部叶片凋萎,最后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全株叶片同时萎蔫。

叶片青枯凋萎,一般不枯黄变色。

青枯病,横切病茎后,用手挤压变色的维管束时,会有白色的细菌液溢出,这是它的病原细菌。

而枯萎病枯死后,叶色变黄,横切面经挤压无白色菌液渗出。

蔓枯病

蔓枯病又称“黑腐病”,一般在瓜类上发生,发生时与瓜类枯萎病症状表现相似。

两者最大区别

蔓枯病发生时,维管束不变褐色。

具体症状表现:

瓜类枯萎病,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

幼苗受害,子叶变黄、无光泽,子叶或全株萎蔫,茎基变褐缢缩、猝倒。

被害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或植株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状,但萎蔫叶早晚恢复,后萎蔫叶片不断增多,逐渐遍及全株,致整株枯死。

主蔓缢缩流胶或发展成黄褐色的纵裂,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湿度大时,病部有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

瓜类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和叶片,多在成株期发病。

茎蔓发病

在节部出现椭圆形至梭形病斑,病部灰白色,有琥珀色胶状物质溢出,后病部变黄褐色,干缩后其上散生小黑点,最后病部纵裂呈乱麻状。

但维管束不变褐色(这是与枯萎病的区别),严重时引起“烂蔓”。

叶片发病

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圆形,黑褐色或有同心轮纹。

发生在叶缘上的病斑,一般呈弧形。

生于叶片中间则近圆形薄纸状、浅褐色大斑。

再来看一下其他三种病害,它们也带枯字,看看它们有哪些症状表现。

茎枯病

主要为害茎和果实,也为害叶和叶柄。

茎部出现伤口易染此病。

病斑初为椭圆形,褐色凹陷溃疡状,后沿茎上下扩展到全株。

严重时,病部变深褐色干腐,并可侵入维管束。

果实染病时侵染绿果或红果。

初为灰白色小斑块,后随病斑扩大凹陷变褐色,长出黑霉,引起腐烂。

叶子病斑继续扩大时,叶缘卷曲,最后叶片干枯或全株死亡。

斑枯病

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为害茎秆。

如番茄斑枯病:

初发病时,叶背面出现水渍状小圆斑,后叶片出现褪绿斑点。

发病严重时,叶片逐渐枯黄,植株早衰,造成早期落叶。

叶枯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

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病健界限明显。

后期在病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小粒点。

《什么是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咋防治》

地下害虫种类很多,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蛆、根土蝽、根蚜、拟地甲、蟋蟀、稻根叶甲、蔗根土天牛和白蚁等,究竟什么是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咋防治,地下害虫防治10大方法,今天给大家详细说说:

  什么是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指的是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杂食性昆虫。

  地下害虫发生种类因地而异,一般以旱作地区普遍发生,尤以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和根蛆最为重要。

  作物等受害后轻者萎蔫,生长迟缓,重的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垄,以致减产。

  地下害虫类型

  蝼蛄

  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蠹蚍等,为不完全变态,完成一世代需要三年左右。以成虫或较大的若虫在土穴内越冬,第二年4、5月开始活动,并危害玉米和其他作物的幼苗。

  若虫逐渐长大变为成虫,继续危害玉米。越冬成虫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7月初孵化,初孵化、幼虫有聚集性,3龄分散危害,到秋季达8~9龄,深入土中越冬。第二年春越冬若虫恢复活动继续危害,到秋季达12~13龄后入土越冬。第三年春有活动危害。

  

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等,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

  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金针虫

  金针虫别称铁丝虫、铁条虫、蛘虫等,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

  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

  

地老虎

  地老虎别称切根虫、夜盗虫、俗称地蚕、土蚕等,种类很多,农业作物造成危害的有10余种。

  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尤为严重,均以幼虫为害,寄主和危害对象有棉、玉米、高粱、粟、麦类、薯类、豆类、麻类、苜蓿、烟草、甜菜、油菜、瓜类以及多种蔬菜等,药用植物、牧草和林木苗圃的实生幼苗也常受害。

  根蛆

  根蛆为杂食性地下害虫,主要为害棉、玉米、薯类、豆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菠菜、葱、蒜等,常钻入种子或幼苗茎里为害,或在根茎内由下向上蛀食,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蟋蟀

  蟋蟀别称蛐蛐、夜鸣虫、灶鸡子等,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根土蝽

  根土蝽也叫麦根蝽象,发生于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对玉米、小麦和高粱有较重为害,也为害其他禾本科作物及豆类、烟草等。

  通常群集在玉米等作物根部吸取汁液,使植株苗期黄萎矮缩,重者在灌浆期可使整株青枯死亡。

  根蚜

  根蚜的种类很多,棉根蚜主要主要危害棉花、菜豆、蚕豆、香豌豆、马铃薯、烟草、番茄、甘蓝、芜菁、甜菜、小麦、燕麦、黑麦、黍类等。

  甜菜根蚜以成蚜、若蚜集中于根部为害,吸食汁液,根萎缩变黑或腐烂,植株黄叶,枯顶。

  菜豆根蚜主要危害菜豆、豌豆、蚕豆、红花菜豆、甜菜、马铃薯、番茄、甘蓝、芜菁、荠菜、胡萝卜、小麦、燕麦、黑麦、黍类、唐菖蒲、棉花等作物根部。

  拟地甲

  拟地甲又名拟步行虫、伪步甲等,幼虫又称砂潜,是农业害虫,成虫主要为害小麦、棉、麻类、豆类、高粱、粟、花生、苜蓿及果树幼苗等。

  幼虫为害刚播下的种子和将出土的作物幼苗,也能咬断幼苗的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

  白蚁

  白蚁食性很广,其营养物质来源于植物,以植物性纤维素及其制品为主食,一般来说,白蚁对我国农作物还不是重要的害虫,但是对经济作物甘蔗来说危害还是较为严重的,同时有些白蚁会危害树木,破坏房屋建筑、江河堤坝。

  稻根叶甲

  稻根叶甲又名稻根金花虫,幼虫集中在水稻根部咬食须根,被害稻株生长缓慢,根部发黑,稻叶发黄,有效分蘖及穗粒均显著减少,严重时全株枯死,受害稻株轻拔即起,同时可找到大量幼虫和蛹附于稻根上。

  除为害水稻外,亦可取食稗、游草、莲、长叶泽泻、矮慈菇、鸭舌草和眼子菜等多种水生植物,其中眼子菜更是它的重要野生寄主。

  蔗根土天牛

  蔗根土天牛别称蔗根锯天牛、蔗根天牛等,广泛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及云南等主要产蔗地区,主要以幼虫咬食寄主植物土下的根颈部及主根,导致全株死亡。

  核桃根象甲

  核桃根象甲别称核桃横沟象、核桃黄斑象等,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和云南等核桃产区,以幼虫在核桃根部为害皮层,在坡底沟洼及村旁土质肥沃的地方以及生长旺盛的核桃树上为害较重。

杀灭地下害虫的10大方法

  1、撒施药土:在整地施肥时,一般每亩用2%吡虫啉颗粒剂~克与30~50公斤有机肥拌均匀,进行撒施,然后整地,可有效杀灭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还能兼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多种地上害虫。

  2、清洁田园:头茬作物收获后,及时铲除田间杂草,以减少害虫产卵和隐蔽的场所。在作物出苗前或地老虎1-2龄的幼虫盛发期,及时铲净田间杂草,减少幼虫早期食料。将杂草深埋或运出田外沤肥,消除产卵寄主。

  3、药剂拌种:用35%福美双·萎锈灵·噻虫嗪拌种,可有效杀灭或驱避蛴螬、金针虫、金龟子、蝼蛄等地下害虫,防治苗期蚜虫、蓟马、飞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同时对由立枯丝核菌、腐霉镰刀菌等引起的烂种、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引起的烂苗、死棵具有优异的防效。

  4、毒液灌根:在地下害虫密度高的地块,可采用毒液灌根的方法防治害虫。如甜菜、玉米、花生等作物在苗期受到地老虎为害时,可用30%敌百·辛硫磷ml,加水50-60公斤,在下午4时开始灌苗根部,杀虫率达90%以上,兼治蛴螬和金针虫。

  5、毒草诱杀:将新鲜草或菜切碎,用50%辛硫磷乳油克,加水2~2.5公斤,喷在公斤草上。

  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诱杀地老虎。用1米左右长的新鲜杨树枝泡在50倍的40%氧化乐果液中,10小时后取出,于晚间插入春播作物地内,每亩10~15枝,诱杀金龟子效果较好。

  6、灯诱杀:地老虎、金龟子、蛴螬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趋向性,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于成虫盛发期,置一些黑光灯进行诱杀。

  7、毒饵诱杀:

  ①用炒香的麦麸、豆饼诱杀蝼蛄。一般在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施放毒饵,次日清晨收拾被诱害虫集中处理。

  ②放置“糖醋酒合剂”盘(或盆)可诱杀地老虎的成虫。

  “糖醋酒合剂”的制作:取糖0.5公斤,醋1公斤,白酒0.1公斤,水7.5公斤,加入15-25克晶体敌百虫,将上述原料充分搅拌均匀后置于盘中,在傍晚时放在田间约1米高处,次日清晨将药盘收回,可诱杀大量地老虎成虫。

  ③将新菜籽饼2.5公斤搓散,放锅中炒香,把炒好的菜籽饼盛在桶内,然后把用温水化开的敌百虫倒入桶内,闷3-5分钟,于傍晚将毒饵分成若干小份散放于移栽棉田的田中,第二天清早就可见毒死的地老虎虫体。

  8、灌水灭虫:有条件的地区,春播前农田浇灌后,可使土壤的温度、湿度发生变化,对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生存不利,可使其死亡率在90%以上。

  9、地面施药:用敌杀死作常规农药新法治地老虎。做法是:在傍晚收工后用背负式喷雾器,按亩用2桶清水,每桶清水内加2.5%的敌杀死8毫升,配成倍药液,搅拌均匀,满地喷洒。

  各类地老虎幼虫出来为害苗棵时,正与药物相遇,胃毒、重熏、触杀几箭齐发,药效可充分发挥,所有地老虎幼虫全部中毒,效果极佳。

  10、人工捕捉:利用金龟子的假死进行扑打,保护树木不受危害,并减少土中蛴螬发生。在地老虎点片发生时,采用拨土捕捉,有一定效果。对蝼蛄也可进行人工捕捉,减轻危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mwc.com/zcmbhl/1718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