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一生
激素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它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
体内激素是属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需求的一种物质,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物质就是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这些激素都是人体内自然合成的。
你知道人体有哪些激素吗?
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降钙素等。
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
激素之间的存在是相互协同、相互拮抗、共同允许的作用。
“我”会存在哪里?
1
脑垂体类——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卵泡制激素、黄体生成激素、泌乳激素、抗利尿激素。
2
甲状腺类——甲状腺素
3
甲状旁腺类——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
4
肾上腺皮质类——皮质醇、类固醇、醛固酮、类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肾素
5
肾上腺髓质类——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6
性腺类——睾丸酮、雌酮、孕酮。胎盘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雌三醇、血胎盘生乳素。胰岛类——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
激素有什么作用?
(一)生长激素
作用: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二)甲状腺激素作用: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激素就分泌过多,就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三)胰岛素
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它能促进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四)性激素
作用:在青春期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性器官的成熟。
谈激素色变的到底是哪一种?
激素分为好多种,若为糖皮质激素的话,长期应用会有以下不良反应:
1.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皮肤变薄等。2.引起水钠储留,引起水肿。3.引起高血压,糖尿病。4.诱发和加重感染,特别容易诱发二重感染。5.诱发和加重溃疡,常见有口腔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6.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创口感染不易愈合。7.股骨头坏死。8.诱发癫痫。9.抑制儿童生长发育。10.增加食欲导致肥胖。
生长激素,不只关乎生长
医学研究发现:生长激素除了有促进青少年的身高增长作用之外,还对成年人的物质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脑垂体腺瘤术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生长激素缺乏患者,在成年后往往表现为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肌肉体积减少、乏力、记忆力下降、骨质疏松和情绪低落。
如果予以适量的生长激素治疗,就可纠正上述症状,如减少腹部脂肪堆积,增加身体肌肉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且,长期用药还可改善自我感觉,提高情绪,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哪些症状需要看内分泌科?一般说来,当机体出现了以下症状时,应及时想到去内分泌科就诊:
1、多尿、口干、多饮、体重下降、疲乏无力,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2、怕热、多汗、心悸、多食、消瘦、焦躁、失眠、大便次数增多、突眼、颈粗,提示可能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
3、成人畏寒怕冷、萎靡嗜睡、心跳过缓、腹胀纳差、反应迟钝、少言寡语、记忆力减退、颜面虚浮、皮肤干燥、唇厚舌大、声音嘶哑;儿童又矮又呆,往往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
4、甲状腺部位疼痛及触痛明显,同时伴有发热、心悸、出汗,血沉异常增快,提示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
5、反复发作性足趾关节肿痛,同时伴有血尿酸增高,提示可能存在“痛风”;
6、不明原因的腰腿痛、驼背、身高比年轻时明显缩短、容易骨折,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
7、顽固的骨关节疼痛、频发的自发性骨折、反复发生尿路结石、食欲不振、腹胀便秘、高血钙,提示可能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
8、手足抽筋(有时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四肢麻木刺痛、情绪亢奋焦躁、低血钙,尤其是曾有颈部手术或放疗病史者,提示可能存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
9、毛发脱落、肤色浅淡,食欲减退、乏力、浮肿、性欲减退、闭经,尤其是分娩时曾有大出血病史的女性,往往提示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10、食欲不振、腹泻、乏力、血压低、皮肤变黑、体重减轻,提示可能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11、满月脸、面色红润、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体毛异常浓密、座疮、高血压,提示可能存在“皮质醇增多症”
12、持续性高血压,同时伴低血钾、乏力、夜尿多、周期性下肢肌无力,提示可能存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3、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剧烈头痛、心动过速、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提示可能是“嗜铬细胞瘤”;
14、烦渴、多饮、多尿、“尿比重”和“尿渗透压”降低,提示可能是“尿崩症”;
15、身高每年增长不足4cm的孩子,生长发育也较同龄人明显偏晚,但智力正常,往往提示“垂体性侏儒症”;
16、成年后手足继续增大,皮肤增厚,面相粗陋,伴头痛、乏力、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提示可能患“肢端肥大症”;
17、女性出现月经稀发或过早闭经、不明原因泌乳、不孕不育;男性乳房发育、阳痿及不育,提示“泌乳素瘤”;
18、没到发育年龄时就出现性发育。女孩8周岁以前乳房开始发育,10周岁前出现月经;男孩9周岁以前出现变声、阴毛、长胡须等第二性征,提示“儿童性早熟”,相反,则提示“青春期性发育延迟”。
激素不正常能让人变丑?
最近怎么这么丑!
是最近很丑吗?难道不是一直很丑吗?
如果有一天
你发现自己“变丑”了
你该考虑的不是如何整容变美
而是怎么调理“失调的内分泌”!
内分泌就像一个有强迫症的人,
每一种激素的数量都必须刚刚好,
不能多也不能少。
一旦失衡,
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出现各种症状。
内分泌失调就是——体内的激素开始“调皮”了。
这样一个重要系统如果紊乱了,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02
内分泌失调让你“变丑”
头发变少
男性雄激素分泌过于旺盛,导致双氢睾酮浓度平衡遭到破坏,影响毛囊;
女性产后、更年期、口服避孕药等造成雌激素分泌失调,都可能导致头发稀疏、斑秃以及脂溢性脱发等。
脸上长痘
男性雄激素水平过高,女性月经周期前后或经常熬夜时,脸上都可能长痘痘,也就是痤疮。
这是内分泌失调促使皮脂分泌过盛,无法排出而将毛囊堵塞的结果。
体毛旺盛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会产生雄激素和雌激素。只要雄激素分泌过多,不论男女都可能出现毛发旺盛的症状。
脾气暴躁
性格突然变得很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很可能是内分泌功能紊乱(尤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的。
逐渐变胖
有些人“喝凉水都会长肉”,这往往与长期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内分泌失调有关。
肥胖反过来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诱发各类代谢性疾病。
经常疲劳
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伴随体重增加、食欲波动、排便不正常,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萎靡不振,也与激素分泌异常有关。
4个因素扰乱内分泌
人体有自身的生理节律,保持与外界日夜同步。但当你不遵守生活节律,就可能让内分泌失调。
7个细节,让它重回正轨
想要让内分泌系统变得井井有条,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那些看上去老生常谈的生活细节,坚持下去你就能让内分泌重回正轨。
1、合理膳食
日常饮食要遵循以下原则:
食物丰富多样;
清淡少盐;
多吃谷物、蔬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常吃适量鱼、蛋、瘦肉,少吃肥肉。
2、管好体重
超重、肥胖是内分泌失调的一个重要信号,若体重指数(BMI),即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5,则应开始控制体重。
建议平时少吃快餐、油炸食品等。
3、好好睡觉
尽量晚上11点前入睡,并保证7小时睡眠,休息后要有神清气爽的感觉。
如果入睡困难,睡前1小时喝杯牛奶或者用温水泡脚。
4、坚持运动
运动是一个综合性的保健方式,不仅能释放压力、消耗能量,还可增强心肺功能。
每周坚持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车、跳舞等,以微微出汗为宜。
5、适当减压
生活中,应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不开心时尝试与信任的亲友聊聊天,或自己通过听音乐、看书、户外旅行等方式调节情绪。
6、定期体检
重视体检,建议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
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消瘦或发胖、脱发或毛发旺盛、易累易怒、月经紊乱等,要及时就医。
7、减少环境激素的影响
环境激素,是周围环境中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尽量选择应季果蔬,少吃反季节的果蔬;
尽可能不用含有激素的化妆品;
少购买塑料用品,不用聚氯乙烯包装材料在微波炉中加热食物。
来源儿童生长发育、CMD再生医学、海医附院内分泌医院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