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称,陈竺教授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那么,在中医科医生看来,砒霜在医学上有着怎样的应用呢?随后,在听闻记者来意后,王应德主任也提到,自己也在手机新闻客户端上看到了这条新闻,当时虽然感到很惊奇,但其实从药物医学的角度出发来看,也是有理可据的。
据他介绍,砒霜是砒石经过升华而成的三氧化二砷的精制品,早在五代时期的著名本草书《日华子本草》中,就已有关于砒霜的记载,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作为剧毒类矿物中药,如果砒霜用之不慎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导致“七窍流血”或肝、肾功能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但在采访中他也说道,作为中药材大库中的其中一味药,砒霜如果使用恰当正确,不仅可以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还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就比如说,外用砒霜可治疗痔疮肿痛、癣疮、鸡眼、斑秃等;但在临床中,我们用得很少,主要还是考虑到毒性太强,剂量不好掌握,再加上怕患者服用操作不当引发意外。”王应德主任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他表示:虽然有业界同行获得此殊荣,但是就他本人而言,并不赞同普通患者轻易自行试验,毕竟砒霜含有剧毒,稍一使用不当的话,是很容易造成健康安全隐患反而危及生命。
2“以毒攻毒”药物严格标准炮制验证后才能入药那么,在中医看来,像砒霜这样有剧毒但却能起到“以毒攻毒”药效的中药还有哪些?像“砒霜治疗白血病”这样的例子只是个别案例还是具有借鉴意义?对此,王应德主任也进行了相关介绍。
他告诉记者,在现实治疗中,“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即针对致病邪毒的偏性和病机,利用某些药物或疗法的毒性来抑制或消除,常用来治疗肿瘤、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疑难疾病。
“追溯历史,以毒攻毒的疗法在我国中医文化历史中是有史料记载的。古人就在《淮南子·修务训》就记载了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救活濒死者的实例。而砒霜入药,也体现的是这种疗法的过人之处。”王应德主任说道。
在采访中他向记者很详细地指出,其实,早在年,国务院就曾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明确指出28种中药为“毒性中药”品种,它们分别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中医认为,虽然‘毒性中药’可以通过‘以毒攻毒’的疗法来进行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但是作为医生,一定要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在治病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字;讲究剂量、搭配,使用毒性药物治病,更要懂得适可而止,以免防治耗伤正气,得不偿失。”王应德主任特别说道。
3相关链接:常见“以毒攻毒”药物1、巴豆(又名泻果、八百力)
巴豆虽然有性热有大毒,但有峻下冷积,逐水消肿、祛痰利咽、蚀疮的作用,临床上用经过去毒处理的巴豆制剂治疗晚期肿瘤,多有明显的止痛、消肿等功效。此外,还用于防治白喉、喉梗阻、外疡肿痛、毒蛇咬伤、水肿。外用治恶疮,例如疥、癣等。
2、附子(又名乌头、附片)
附子性大热,有毒。但也有回阳救遂,散寒止痛,强心的作用,乌头注射液可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并有较好的消肿止痛作用。
3、白屈菜(又名雄黄草、地黄连)
此味药性凉,有毒。但有清热解毒、止痛、止咳、利水消肿的作用,临床上适用于多种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肝胆肿瘤、直肠癌、各种中晚期肿瘤腹转移等。此外还适用于慢性气管炎、百日咳、胃痛、胃炎、胃溃疡、腹痛、泻痢,外用于稻田皮炎、毒蛇咬伤、疥癣、扁平疣等
-TheEnd-
文/王迪
图/资料图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
?欢迎白癜风什么药白癜风能治好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jmwc.com/zcmbyy/166171.html